迷你词

以文会友

木兰丨相逢畏相失,并著木兰舟

| 暂无评论


二月中下旬,长江中下游的玉兰花已经开了,北京的玉兰花正蓄势待发。玉兰是木兰科植物,我们也常常将玉兰称作“木兰”。古籍中的“木兰”,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玉兰,是同一种植物吗?

 

↑图为望春玉兰,是北方地区最早开花的玉兰


1.楚辞》中的木兰

“木兰”是非常古老的植物名,它与玉兰的古名“辛夷”一同见于《楚辞》。《楚辞》共两处写到“木兰”。

 

《离骚》:“朝搴阰(qiān pí)之木兰兮,夕揽洲之宿莽。”对于“木兰”,王逸并未解释,只是在串通文意的时候说“木兰去皮不死”

 

第二处“木兰”见于《九章·惜诵》:“梼(dǎo)木兰以矫蕙兮,糳( zuò )申椒以为粮。”“梼”,断木也;“矫”,即糅,掺杂也;“蕙”这种香草,大致是唇形科的罗勒。这句话是说,将木兰砍回来与蕙草、花椒合在一起当做粮食。可见这里的“木兰”是可以食用的。


↑菜市场里卖的玉兰花

 

除此之外,《楚辞》中的两处“兰”指的也是木兰。其一为《九歌·湘君》:“桂棹兮兰枻(yì),斫冰兮积雪。”“棹”,即船桨;“枻”,乃船板。《楚辞》中多次出现的“兰”,一般是指菊科的佩兰(Eupatorium fortunei),是一种香草;此处“兰”可作船板,显然为乔木,当是木兰。之所以用“桂”制作船桨,以“兰”制作船舷,是因为二者皆为香木。

 

此后,木兰为舟,成为一种固定的意象而屡见于诗词。例如李白那首写屈原的咏怀诗《江上吟》:

 

木兰之枻沙棠舟,玉箫金管坐两头。

美酒樽中置千斛,载妓随波任去留。

仙人有待乘黄鹤,海客无心随白鸥。

屈平辞赋悬日月,楚王台榭空山丘。

兴酣落笔摇五岳,诗成笑傲凌沧洲。

功名富贵若长在,汉水亦应西北流。

 

或如唐代诗人崔国辅《采莲曲》写江南采莲儿女“相逢畏相失,并著木兰舟” ,再如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桂棹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予怀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”

 

《楚辞》中第二处提到“兰”的是《九歌·湘夫人》:“桂栋兮兰橑(lǎo),辛夷楣兮药房。”以桂木为屋栋,木兰作屋椽,辛夷做门楣,应当都是取其香气而言。《楚辞》中常有香草美人之比,这里香木建造居室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“刻木兰以为榱兮,饰文杏以为梁”即用此典。


↑玉兰(白玉兰)

 

关于用木兰造船、架屋的用途还有一则传说。南朝任昉《述异记》:“木兰川在浔阳江中,多木兰树。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,用构宫殿也。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,舟至今在洲中,诗家云木兰舟,出于此。”

 

由此我们知道,《楚辞》中的木兰有以下几个特点:为香木,木材可制作船舷和屋椽,可食用。以上这些特点是否与玉兰相符呢?据《中国植物志》,玉兰“材质优良,纹理直,结构细,供家具、图板、细木工等用”,作船舷和屋椽应该没问题;玉兰在早春白花满树,艳丽芳香,其花含芳香油,可提取配制香精或制浸膏,称之为香木也没问题;此外,玉兰的花被片确实可食用。可见,《楚辞》中所描述的木兰与今天的玉兰有许多共同点。

 

2.魏晋时的木兰

对于木兰的形态特征,魏晋时期的本草书籍始有较为详细的记载。《本草纲目》引《名医别录》∶“木兰生零陵山谷及太山。皮似桂而香。十二月采皮,阴干。”又引魏晋医家陶弘景曰∶“零陵诸处皆有之。状如楠树,皮甚薄而味辛香。今益州者皮厚,状如厚朴,而气味为胜。今东人皆以山桂皮当之,亦相类。道家用合香亦好。”


↑图为厚朴花

↑图为厚朴,是一种落叶乔木

上述文献将木兰与三种乔木类比。首先,“皮似桂而香”,道家用于制作香料。这里的“桂”为樟科肉桂一类的植物,其树皮具有强烈气味,是以类比。其次,“状如楠树”,楠树也属于樟科,大乔木,高达30余米,树干通直。再者,皮厚者状如厚朴,厚朴是木兰科落叶乔木,高达20米,树皮厚,褐色,不开裂。由此我们知道魏晋医家笔下的木兰有以下特点:高大乔木,树皮厚,有较为明显的香味。

自屈原咏木兰后,汉魏一些文学家的诗赋中多见木兰。西晋成公绥观河南许昌之木兰树后,专门写有一篇《木兰赋》,主要歌颂木兰寒冬时节“独滋茂而不雕”。[1] 这说明木兰是常绿乔木。同一时期的左思作《蜀都赋》:“其树则有木兰梫桂。”西晋学者刘渊林注释如下:

 

木兰,大树也,叶似长生,冬夏荣,常以冬华,其实如小柿,甘美,南人以为梅,其皮可食。[2]

 

“叶似长生,冬夏荣”,与成公绥所赋木兰凌冬不凋的品质相合;“其皮可食”,即上述“皮似桂而香”,而然“实如小柿,甘美,南人以为梅”,则不知为何物,也可能是将植物花蕾误认为果实。但可以肯定,刘渊林注释中的木兰绝非玉兰。


↑图为桂皮

↑图为桂天竺桂(浙江樟)树皮,有辛香味


3.唐以后的木兰

 

王维《辋川集》中有一首《木兰柴》,“柴”通“寨”,即栅栏、篱障,此篇所写,可能是以木兰作篱障的某个山坳:

 

秋山敛余照,飞鸟逐前侣。

彩翠时分明,夕岚无处所。

 

遗憾的是诗中没有任何关于木兰外形的描述。好在,唐宋本草载有木兰,且多与桂相似。《本草纲目》引五代韩保升《蜀本草》:“所在皆有。树高数仞。叶似菌桂叶,有三道纵纹,其叶辛香不及桂也。皮如板桂,有纵横纹。三月、四月采皮,阴干。”从对叶片的描述来看,很有可能是说叶具三出脉,是明显的樟科植物特征


↑图为天竺桂(浙江樟),叶具三出脉

 

《本草纲目》又引宋代苏颂《本草图经》:“今湖、岭、蜀川诸州皆有之。此与桂全别,而韶州所上,乃云与桂同是一种。取外皮为木兰,中肉为桂心。盖是桂中之一种尔。十一月、十二月采,阴干。”这里则直接指明,木兰就是樟科肉桂一类的植物。

 

李时珍则认为木兰乃木兰科的木莲。其《本草纲目》引《白乐天集》云∶“木莲生巴峡山谷间,民呼为黄心树。大者高五六丈,涉冬不凋。身如青杨,有白纹。叶如桂而厚大,无脊。花如莲花,香色艳腻皆同,独房蕊有异。四月初始开,二十日即谢,不结实。”而后给出结论:“此说乃真木兰也。”


↑图为木莲,常绿乔木

 ↑图为黄心夜合


以上对于木兰的记载,或为樟科肉桂一类的植物,或为木兰科常绿植物木莲(也可能其他含笑属植物,如黄心夜合),然均非玉兰。

 

4.清代的木兰

木兰是何时与玉兰牵扯起来的呢?清初的园艺著作《花镜》(成书于1688)是较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文献。作者陈淏子在介绍玉兰时说:“玉兰,古名木兰。”但他在介绍“木兰”时,则完全不提玉兰,而是综合了上文所梳理的魏晋以来的文献:

 

木兰,一名木莲,一名杜兰,生零陵山谷及泰山上。状如楠树,高数丈,枝叶扶疎。皮似桂而香,叶似长生,有三道纵纹。花似辛夷,内白外紫,亦有红、黄、白数种。交冬则荣,亦有四季开者。实如小柿,甘美可食。

 

此则关于“木兰”的描述完全是拼接而成,陈淏子可能也没搞清楚古籍中的木兰究竟是哪种树。


↑辛夷、木兰 ,外加“桂树”两种

图自Traité chinois de botanique médicale


吴其濬则认为木兰就是玉兰,为一类二种,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卷33“辛夷”条云:

 

王世懋《花疏》据《苕溪渔隐》谓玉兰为宋之迎春花。今广中尚仍此名。又云玉兰花古不经见。余谓木兰、玉兰,一类二种。唐宋以前,但赏木兰。自玉兰以花色香胜,而骚客词人竞以玉雪霓裳描写姑射,而缄舌不与木兰一字矣。

 

按吴其濬所言,唐宋以前文人所咏木兰花,实乃玉兰。回看唐人诗句,徐铉《木兰赋》:“外烂烂以凝紫,内英英而积雪;芬芳兮谢客之囊,旖旎兮仙童之节。”再如刘长卿《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花》:“映日成华盖,摇风散锦茵。色空荣落处,香醉往来人。菡蓞千灯遍,芳菲一雨均。”以上所咏木兰花,还真与玉兰花有几分相似。


↑玉兰

图自 (日)毛利梅园《梅园百花画谱》

 

吴其濬何以推断木兰、玉兰为一类二种呢?其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卷33“木兰”云:

 

余寻药至庐山,一寺门有大树合抱,叶似玉兰而大于掌。僧云:“此厚朴树也。”掐其皮,香而辛。考陶隐居“木兰”注,谓皮厚状如厚朴,而气味为胜。宋《图经》谓韶州取外皮为木兰,肉为桂心。李华赋序亦云似桂而香。则庐山僧以为厚朴,与韶州以为桂,皆以臭味形似名之,而转失其嘉名。张山人石樵侨居于黔,语余曰:“彼处多木兰树,极大,开花如玉兰而小。土人断之以接玉兰则易茂。木质似柏而微疏,俗呼为泡柏木。川中柏木船,皆此木耳。”因为作图。余绎其说,始信庐山所见者即木兰,而李时珍之解亦未的。

 

吴其濬在庐山见一大树,作图记录,插图毫无疑问就是玉兰。但寺中僧人却称之为厚朴,吴认为庐山僧把木兰错认为厚朴,因此木兰便是玉兰。

 

↑《植物名实图考》中的插图,左二为木兰


梳理下来,我们发现,历史上对于“木兰”的解释是不断变化的。

 

《楚辞》中的木兰与玉兰有相似之处,但缺乏植物特征描写,难以判断。魏晋医家记载的木兰为常绿大乔木,与樟科植物肉桂、楠木相类。唐宋医家亦偏向于樟科植物,李时珍则认为是木莲。清代吴其濬认为木兰即玉兰。

 

近代的植物学家接受吴其濬的观点。《清稗类钞·植物类·玉兰》:“花瓣内白外紫者,俗称紫玉兰,植物学家谓即木兰。”而《中国植物志》更是以“木兰”作为玉兰、厚朴这类植物的科名和属名。

到了《Flora of China》(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)中,木兰属(Magnolia)改为玉兰属(Yulania),或许是觉得将木兰等同于玉兰并不妥当。属内天目木兰、二乔木兰等植物中文名也均修订为天目玉兰、二乔玉兰。

 

晚唐李商隐曾作《木兰花》:

 

洞庭波冷晓侵云,日日征帆送远人。

几度木兰舟上望,不知元是此花身。

 

一千多年以后,我们不禁还是要问:木兰舟之木兰,究竟是哪种树?


[1] 成公绥《木兰赋》:“览众树之列植,嘉木兰之殊观。至于玄冥授节,猛寒严烈,峨峨坚冰,霏霏白雪,木应霜而枯零,草随风而摧折。顾青翠之茂叶,繁旖旎之弱条,谅抗节而矫时,独滋茂而不雕。”

[2] 刘渊林为晋侍中,卒于西晋太安元年(302)之后,与左思的生活年代相去不远;其学识渊博,所注左思《三都赋》详实可征,对于“木兰”的注解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。

相关阅读:

辛夷丨木木芙蓉花,山中发红萼

望春玉兰 | 望春之后百花开

厚朴 | 一种看起来很可口的木兰

作者简介:江汉汤汤,企业职员 / 中国美术馆志愿者讲解员 / 自由撰稿人,个人公众号“古典植物园”,现居北京。

图文编辑:蒋某人

本作品采用 (CC BY-NC-ND 4.0)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

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-nc-nd/4.0/deed.zh

转载请务必保留以上声明



发表评论